黄智生博士,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人工智能系终身教授。好心情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,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特聘教授。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和武汉科技大学等十所大学客座教授。
吕雅婷,女,副教授,汉族,中共党员,2010年6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计算机系统结构专业,硕士研究生,艺术与科技专业带头人。讲授课程《人工智能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》《艺术与科技创新》《人机交互语言》《虚拟交互设计》。
社会兼职:
1.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评估专家组秘书
2.未来设计师大赛学术委员会评审专家
3.广西高等教育学会高校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理事
4.广西高校教育教学数字化大赛评审专家
个人成果:
近五年主持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7项,主持参与市厅级及以上科研课题10项,发表论文10余篇,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等次一等奖1项,自治区教育教学数字化大赛二等奖1项。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时代高等教育创新与数字化转型、数字化背景下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、教学质量评价和双创教育改革与实践。
芦庆芳,男,1988年04月生,汉族,中共党员,广西北海人,籍贯山西长治,硕士研究生,副教授职称。2015年6月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桂林中国画学院,现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专任教师。
5.荣获学校2023年度“优秀学生工作者”。
戴永春,女,讲师,现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专业任课教师,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,专业方向为设计学,主要承担《文化创意设计》《虚拟产品演示》《栏目包装》《特效基础》《动态图形设计》等课程教学。
3D Studio Max国际认证教师,Adobe中国认证教师,NACG委员会专家,建筑可视化“双师”资格。
个人成果:
1.2025年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《星寄巡航》获国家级项目;
2.2021年参与完成基于“产教融合”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建设与教改的实践研究,获得教学成果二等奖;
3.2021年获北海艺术设计学院“师德先进个人”称号;
4.2021年参与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《<影视作品创作>课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研究》项目;
5.2021年参与广西教育科学规划专项课题《广西民办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提升机制研究》;
6.2020年获得时报金犊奖优秀指导教师奖;
7.2020年获得国青杯第四届艺术设计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;
8.2019年指导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《四方数字艺术工作室》获国家级项目;
9.2018年参与设计制作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(北海赛段)雕塑项目;
10.2017年参与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《应用型本科院校<虚拟现实技术>课程体系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的探索与研究》项目;
11.2016年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《艺术类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创新型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》项目;
12.2014年获得绚丽年华第七届全国美育成果展优秀指导教师奖;
13.2014年获得第二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大赛优秀老师指导奖;
14.2013年首届全国大学生数字艺术大赛《北艺漫游动画》获三等奖;
15.2012年获得2011-2012学年度优秀教师。
王艺霖,女,1995年3月生,汉族,河南新乡,硕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技术、数字媒体艺术,现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专任教师,本科毕业于中国四川美术学院,硕士毕业于意大利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,主要承担《虚拟现实技术》、《文化创意设计》等课程教学,指导学生获得米兰设计周、智慧杯等多项比赛奖项。
个人成果:
1.主持校级教学改革课题《基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对影视欣赏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探究》;
2.参与自治区级教学改革课题《AI驱动、个性培养,动画专业“动态能力矩阵”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》;
3.参与自治区级教学改革课题《AIGC技术融入数字媒体艺术专业<图形创意>课程教学改革研究》;
4..参与校级教学改革课题《跨界融合,纵横交错——<数字媒体艺术概论>六维一体理论体系改革与实践》;
5.参与校级科研项目《<海之颂歌>——海洋文化主题书法创作研究》;
6.指导学生创业训练项目《古韵今承文创工坊——岭南文化》。
孟昭晨晖,男,1996年9月生,汉族,中共党员,硕士研究生,主要研究方向为虚拟技术、数字媒体艺术,现任北海艺术设计学院AI艺术学院专任教师,硕士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,主要承担《虚拟产品演示》、《文化创意设计》、《特效基础》等课程教学。
个人成果:
1.主持校级教学改革课题《跨界融合,纵横交错—<数字媒体艺术概论>六维一体理论体系改革与实践》;
2.参与自治区级教学改革课题《海洋文化背景下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影视方向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》;
3.参与校级教学改革课题《融合与创新—<综合材料>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》;
4.指导2024年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《嘿!船长大人——“微综艺式”涠洲岛数字化运营》,并获评优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