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校召开 2025-2026 学年第一学期 校级教学督导工作会议
为精准锚定教学质量提升目标,夯实人才培养核心根基,9 月 17 日上午,我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(以下简称 “质评中心”)在校图书馆 505 会议室召开 2025-2026 学年第一学期校级教学督导工作会议。会议系统复盘上学期督导工作成效,明确新学期重点任务,为全校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筑牢保障。质评中心覃虹科长主持会议,校级督导组成员及质评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参会。
会上,覃虹科长首先通报上学期督导工作整体情况。据介绍,上学期校级督导工作实现广泛覆盖,尤其在青年教师、新开课教师群体中达成 “全覆盖” 督导目标,通过精准化指导,有效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,督导工作针对性与实效性较往年显著增强。
在肯定成效的同时,会议直面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:课程督导尚未完全实现 “全学科、全课型覆盖”,实践类、跨学科课程仍存在督导不足;流程管理中 “选课针对性不足、部分督导员证件佩戴不规范” 等细节问题。针对这些短板,会议现场明确 “按学科均衡选课评价、课前核查证件佩戴”等操作规范,以标准化建设破解流程不规范问题。
结合学校教学发展规划,质评中心孙竹青主任对新学期督导工作作了部署,强调需锚定 “三个重点” 精准发力:
在督导对象上,建立 “未听课教师与听课评价较低分教师台账”,对上年未接受督导的教师实行优先排期,确保期末前实现教师全覆盖;同步组建 “青年教师与新学院督导小组”,重点关注教龄 3 年以内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,以及新成立学院在课程设置、教学实施等方面的规范性问题。
在督导内容和方式上,一方面深化课程思政督导,核查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“自然融合度”;另一方面聚焦学科交叉教学,从课程教学设计、教师数字化应用、学生知识整合效果等维度开展督导工作,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地见效。
在责任落实上,建立 “听课 — 反馈 — 整改 — 考核” 闭环机制,要求督导员课后 48 小时内提交含 “亮点、问题、改进建议”清单反馈,质评中心按月汇总问题并对接二级学院推进整改,整改成效纳入期末督导考核,确保问题整改。
“督导不是‘挑刺’,而是‘赋能’。” 孙竹青主任在总结时强调,全体督导人员要强化 “督导即服务” 理念,既要严格核查教学规范,更要为教师提供可落地的改进指导,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。质评中心做好统筹协调,督导员精准开展评估反馈,共同构建 “发现问题 — 整改提升 — 跟踪复查” 的工作闭环,以高质量督导推动学校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双向提升。(摄影/谢颖)
会议现场照片